澳门救民一码,最佳精选数据资料_手机版24.02.60
- 体育
- 2024-11-23 15:21:30
- 4
古代的对外贸易到底图了个什么?
对外贸易主要是货物的互通有无,古代农耕上海,西方小国居多,各国用羊毛换小麦、用木材换牛肉,用葡萄酒换奶酪。中国历来是大国,物产丰富,从汉朝开始到清朝末年,垄断全球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出口贸易近二千年。(这三种商品只有中国能出产),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咖啡威士忌,中国根本不需要,他们只能用白银来购买,因此,几乎耗尽西方国家的国库白银。英国来华商人,17世纪偷了中国茶树苗,到印度锡兰种植,百年后打破了中国的茶叶垄断,法国商人到中国偷学瓷器工艺,懂了高岭土是瓷器原料,也就是十八世纪,欧洲才开始制造瓷器。后来发生鸦片战争,实际上就是贸易战。西方国家国库白银枯竭,英国人想出歪门邪道,用鸦片代替白银跟中国贸易,然后就爆发了鸦片战争。
古代贸易本质上讲属`易货贸易′或`互通有无′。如古人通过`丝绸之路′把中国盛产的丝绸,茶叶及瓷器等运往欧州中东等地,换回对方的如胡椒,大蒜,胡萝卜,各种毛织品包括陶瓷绘画用原料苏麻离青以及西洋钟表等等。
对外贸易是非常重要的。其中古代最出名的就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的丝绸之路,还有明朝开通的海上贸易。这些对当时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
首先,开通贸易可以增加国库的收入,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。古代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是非常多的。如灾害之年,赈灾救民,为了预防洪涝灾害,来修水渠,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不知花了多少钱。
其次,可以保障国家的军事强大,古代打仗都是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出兵打仗都是需要花钱的,没有足够的粮饷战争不用打就先输了。汉武帝出兵匈奴,全靠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础,国家富足,才有了足够的钱粮来支持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战争。
再次,可以宣扬国威,对外贸易是一个宣传国家强大的很好机会,让别的国家不敢轻易起觊觎之心。明朝郑和下西洋,就是宣扬国威于海外,使万国来朝。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持,哪里可能支持郑和七次下西洋。
综上所述,古代对外贸易对国家的内政稳定,还有对外战争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果你身在古代,你或许能随着出海的豪华船一起,见识番邦的大好风光,当然这或许是古人对外贸易的表征,那他们到底图什么?
说到古代的对外贸易,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,主要是陆路贸易为主。大家所熟知的张骞出使西域,不仅为汉王朝带去中原王朝的友好示意,也带来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。从那时候开始,中原各族人民才知道,嚯,原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。到了唐宋时期,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美丽的内陆西域,人们把眼光放到了海上,于是出现了海陆并进的外贸道路。于是有了后人熟知的鉴真东渡,有了日本人所感恩的遣唐使。到了元明清时期,还是海陆并进,但由于东南沿海一带海盗猖狂,中原王朝逐渐采取闭关政策,到了清朝已经是彻底闭关锁国了,几时辉煌一朝丧。
通过上面的唠叨,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对外贸易历史可以说很是悠久,那么为啥能进行这么久,图啥?我再来唠嗑唠嗑:
首先,古代贸易以政府委派为主,一般规模较大,也比较奢侈。以郑和下西洋为例,浩浩荡荡的宝船载满宝物,去往番属国,赏!换回来的是啥,土特产!所以,这种公派的贸易图的就是中央王朝领导人的开心,去宣扬王朝威严,进行国事访问,宣告领土主权。
其次,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对外商务贸易。这一类的对外贸易,那真的是真金换白银,实打实的公平贸易。我们主要出口瓷器、茶叶、纺织品等,换回外国的香料、工艺品等。这才是互通有无,快乐你我。
最后,文化传播。这一类的主要就是各种文化名人了,从秦朝的徐福、汉朝张骞、唐朝玄奘、鉴真等,这些人图的就是不同于中华的文化,并且希望把这些文化嫁接到自己国家。
所以,感谢这些古代的贸易吧,他们图的丰富了我们现在。
少荃经史屋,给你讲点不一样的东西。
贸易,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矛盾与冲突
记得前些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信息:“索纳里海盗被一个日本大叔打败了”。文章的标题很是吸引人,点进去阅读后发现,原来是一个日本寿司商人,同索纳里人达成商贸合作,让其在印度洋海域进行金枪鱼的渔猎活动。不仅传授捕鱼技术,投资冷库仓储,还帮助其加入印度洋金枪鱼协会,让货物能在国际上进行贸易。这个日本商人最后进行收购,以创造索马里人的就业机会和条件,以此减少索纳里青年人加入海盗。
虽然此新闻是真实存在的,但并没有文中说的那般夸大其词,最多是通过商贸的形式“辅助性”地帮助国际社会解决索纳里海盗问题。但不得不承认,通过对外商贸折射出来的安定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形式。因为商贸的根本,就是为了解决矛盾与冲突。
交换,是解决物资缺乏的友好形式
就拿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来说,长城以南的汉人以耕种为生,有蔬菜瓜果,而北边则是以放牧为生的蒙古部落民族,有大量的牛羊。北边的人想吃粮食作物,友好的方式就是以牛羊来换取,而这样正好也解决了南边人对肉类皮草的需求。双方都能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各自对稀缺物资的需要,因此能形成相互发展的和谐局面。
当然,总会有些人既不想失去自己的物资,又想得到对方的资源,因此就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掠夺。但战争并不是一项稳定可持续的项目,因为同样存在“投入产出比”,且这种投入产出极不稳定。有时能以极低的代价换来极高的利益,但有时也能入不敷出,甚至降临灭顶之灾。
所以从另个角度讲:商贸活动是除战争以外较为稳妥的夺取资源的方式。
终止对外贸易,历史告诉我们会引起战争
不说远的,就以明清历史为例,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都是因终止对外商贸的根本而引起的。
朱棣北征蒙古三大部落(鞑靼、瓦剌、兀良哈),目的是让北边部落称臣纳贡一劳永逸。但从 战略角度看,即使朱棣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,但广袤的草原领土并不会成为明朝汉人的居留地,汉人任旧是要撤回长城以北的。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,最多安定几十年。
如果朱棣改成同蒙古三大势力进行“贸易制衡战略”,打击三者中的强势方,扶协其中的弱势方,视利弊来同其进行联盟合作,或激化三方的矛盾让其进行内部消耗,明朝以绝对优势的地位平衡三者间的关系。
二十世纪的英国不就一直隔海遥控欧洲大陆的局势嘛,明朝通过贸易渗透的形式隔长城就能实现遥控北边,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。
还有嘉靖朝的倭寇海患问题,根本原因就是明政府严令沿海地区的民间海外商贸活动,因此滋生出了走私集团,加之无官方授权的保护和维护,势必产生武力组织,一旦失去控制,就造成了严重的倭患。
还有晚清的鸦片战争。英国人无法在同大清国的贸易中扭转逆差,因此卑鄙地进行鸦片贸易。在清政府明令禁止后最终选择发动战争。(鸦片战争的根本还是工业经济冲击农耕经济,舰船力炮只为打开能输入产品的大门)
野蛮向文明的过渡,就是资源获得方式的发展史。从开发到交换,从掠夺到贸易。
钱,到底是什么?
题主的疑惑是“对外贸易,用真真切切的实物,换取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白银,到头来白银越多,势必贬值,这是图了什么?”
白银货币的真正价值,是用来让资源进行高效流通的。
题主的问题是一个理想模型,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大范围的贸易顺差,导致实物流出,白银流入。白银越积越多到底有什么用?确实,如果一个国家在资源上占有如此高的优势,那白银流入的最大作用就只有供这个国家的内需流通了,对外贸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但理想终归不是现实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各方面资源所需上占有绝对地位。白银能够流入,则势必有流出的需要。
还有一点,货币不一定是金银,但金银天然是货币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金银有其特殊优势能够天然地充当代表社会资源的职能。拥有金银,就代表了你能够得到社会上几乎任意的财富。